浅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解决对策
根据相关调查报告及教学实践表明,当前有90%以上的幼儿有行为攻击的倾向,但多数父母认为这是孩子间的小打小闹,并不加以充足重视。而作为教育组织者,却视为这是教育过程中最繁琐而又最难以解决的一项不良行为问题。幼儿期是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关键期,男孩的攻击性比女孩突出,男孩受到攻击后,会急切地报复对方,如任其发展到成年,这种行为就可能转化为犯罪行为。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针对幼儿的攻击性为,采取了如下教育措施,准确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细心观察, 耐心引导
幼儿年龄小,训斥、棒打等粗暴手段用不得,当有攻击行为发生时,一定先要弄清楚原因,不可无原则迁就,更不可放纵。态度不能粗暴生硬,也不能单调无味说教,没道理的话语,孩子听不进去,反而会引起反感。
二、善于诱导, 正面教育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主体性意识的逐步发展,幼儿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及明显,缺乏同伴间的合作,群体意识较差。要为他们提供交往的机会,让他们懂得交往,如幼儿在平时会围绕一些小事情打打闹闹,这是他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法,他们常会用简单方法解决问题。我们没必要过多的参与,不要小题大做,要留给幼儿一个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但有时也能够通过其中一些较典型的事情来引导幼儿如何准确地处理问题。
三、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幼儿的攻击行为最终会导致对他人的侵犯,应引起家长的重视。虽说攻击性行为会在某种水准上表现为体力上的对抗和竞争,但这也需要在社会行为规范的框架下实行,如参加对抗性的游戏 ,激发幼儿的拼搏精神等,平时幼儿发生抓、咬、踢人的不文明行为,家长不要纵容,则要坚决制止并加以教育。
幼儿有攻击性行为不是天生的,有时是他们认为这样能够解决问题,达到目的。我发现这类经常性侵犯其他同伴的幼儿,很大一部分都是受到父母的不良影响。
四、说服教育,形成良好的习惯
在幼儿出现不良行为应即时给予指出并教育。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的激化而产生的,严重的将影响幼儿的成长和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对幼儿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攻击性行为,教师和家长要懂得尊重儿童个性的发展特点,准确地引导幼儿树立良好的自我,促进幼儿健康活泼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