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幼儿的早期阅读读物以图为主,在阅读时常常凭借色彩、图像、文字及成人的讲读来理解读物。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家长和孩子之间充分有效的互动交流,有着许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首先可以增进感情,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其次,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想象、探究、理解、情感表达、感受体验、文化认同等多方面的能力。
第三,通过读绘本,能够帮助孩子喜欢上阅读,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一、给孩子选书的7条建议
打造书香家庭,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其实可以分为软硬两种。首先来看硬环境,即阅读的空间。在家庭中,需要有亲子阅读的氛围,让书成为家中随处可见的物品。第二是在家庭中,孩子持有书的数量。但这并不是说,孩子的书越多越好。还要看孩子在这些书当中汲取了多少内容。第三,图书这么多,家长要学会挑选。琳琅满目的图书如何选择呢?这就需要家长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兴趣,来提供支持性的阅读材料。
0-1岁
越小的孩子越难选书,因为年龄越小,越要注重孩子的认知。一般来说, 0-1岁的孩子适合选择形象突出、色彩鲜艳的大卡片。
首先,推荐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内容,比如椅子、小汽车等。其次,一些动态的、有声音的,像皮球、电话、汽车等,往往会更吸引年龄低幼的儿童。最后,选择离孩子生活经验近的卡片,放在前面。比如太阳和月亮,建议先选择月亮,因为月亮能看得见,而孩子很少会去看太阳。
9个月后,孩子的抓握力逐渐显现,所以在选择图书的时候,应该挑选容易清洁的、比较安全耐用的图书。
1-2岁
在1-2岁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选择孩子生活场景中熟悉的材料,比如,书中出现“我吃了一碗面”,这个孩子很能理解,但如果紧接着出现“我吃了章鱼丸子”,孩子可能就想象不出那是什么东西。还有我们常说的橘子,有时候在书上面会出现橘子的剖面,但其实孩子根本就不能理解这是一个橘子。此时,家里就应该创设一个条件,让孩子去理解一下橘子剖开来是什么样子,跟剖开前有什么区别,这些都需要让图片和生活现实做链接。
2-3岁
当孩子2岁以后,建议去实体书店,让孩子自主挑选图书,而不再依赖于爸爸妈妈在网上选择。因为在书店里浸润过的孩子,对书的感情是完全不一样的。另外,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情绪上也会出现不同的感受。可以选择一些跟孩子自我情绪、生活场景和经验有关的故事,语句方面要简练短小,便于孩子理解。
3-4岁
3-4岁,孩子也喜欢一些生活类的阅读材料,在选择图书的时候应该跟TA的生活经验有关。生活类书籍,一般来说是小班孩子非常喜欢的。孩子很关注书和生活经验的连结。当TA看到书上描述了大家去游乐场,TA会说我去过这个地方,虽然书上画的只是一个概念图。
4-5岁
4-5岁,孩子开始偏好丰富和多元的元素,可以增加一些认知类的、社会类的阅读材料,包括动植物、季节的变化、自然现象等等。
5-6岁
5-6岁的孩子更偏向于社会类和自己生成的阅读材料,比如有些幼儿园会展示孩子的自制书:把旅行写出来、画出来,做成一本书。在旅行之前,孩子们也可以通过调研,事先了解将要去的地方,在书上做标记,借此表达自己的想法,做成属于自己的“独家”读物。
其他阅读材料
在生活当中常见的标记广告、重大新闻等等都能成为孩子的阅读材料,所以大班的教室里会有国内新闻,国际新闻,还有班级新闻,孩子们可以通过这些维度搜集讲述材料,开展阅读活动。
二、提升共读兴趣的3个技巧
提升孩子阅读的兴趣,需要三个技巧。
第一,肢体接触是一种无声的信号,向孩子传达“我愿意和你共同来享受阅读时光”,比如家长可以搂着孩子一起读一本书。但要注意书本和孩子眼睛保持一定距离,不要自己越看越近,带着孩子也越看越近,影响用眼健康。
第二,读书需要一个安静的过程,家长提问需适度。有时甚至不需要提问,等孩子全部看完,再跟TA去聊,不失为一种更恰当的办法。一成不变的提问会让孩子感到厌烦,等孩子到了大班时,家长可以直接告诉TA“你自己先读,有什么问题就来问问我”。倒过来让孩子提问,可能反而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试着改变共读的方式。一本书拿到手里,可以先从封面、封底开始,引导孩子看看,这是什么?到了中大班之后,书可以跳着看,激起孩子的好奇心,TA会更加仔细地观察书中的细节,猜测故事的发展,这样也能保持阅读的新鲜度,让孩子更积极主动地自发探索。
三、家庭亲子共读的4种方法
对学龄前儿童来说,体验和感受是非常重要的。如何读绘本?有4种阅读方法可供参考。
1. 朗读法
朗读是最常见的绘本阅读方法。首先,家长给孩子朗读的时候,最好能做到心无旁骛。如果大人读的时候心不在焉,漫不经心的语气会让孩子觉得这个故事也是乏味的。
第二,一定要优先让孩子熟悉书里的内容。把那些晦涩的、跟孩子经验不符合的内容转化成孩子能理解的语言,把“我教孩子读书”变成“我给孩子讲故事”。
第三,要充满感情地去朗读,尤其低龄儿童,不要去听音频。因为父母的声音本身对孩子来说就有一种亲切感、温暖感。
第四,小年龄的孩子可能会要求多次重复读一本书,其实这很正常,是孩子的一种学习过程,家长要读好每一次,直到孩子的情绪满足,切忌表现得不耐烦。
第五,将孩子的读物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便于TA想读的时候可以自己去取。这是从孩子的兴趣满足和安全性考虑。
2. 游戏法
游戏是孩子活动的基本形式,在游戏当中阅读能够提升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情景中探究。比如《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一书,阅读时完全可以用游戏的方法。父母扮演苹果树,手上拿着真实的苹果,让孩子来做袋鼠,如果TA跳得够高,家长手轻轻一松,苹果就被摘到了。
3. 交流法
到了中班之后,跟孩子之间互动讨论方式要开展得多一些。可以延伸故事;也可以鼓励孩子表达情感;孩子在阅读中提出的问题,要予以解答;也可引导孩子站在某一个角色的立场去思考。比如《我爸爸》这本书里提到“爸爸像猫头鹰一样聪明”,孩子不理解,如果是小班中班,这个话题可能就略过了,TA也不会特别去关注。可是到了大班,孩子会不断提问,还会跟已有的经验相联系,比方说,“聪明的猫头鹰会不会和哈利波特有关?”“是哈利波特学校的校长吗?”
家长读这类国外翻译的绘本时,可以通过与孩子交流,帮助孩子了解故事中所涉及的不同文化,借助绘本把世界带到孩子的眼前。
4. 创作法
等孩子到了大班的时候,其实就可以创编一些情节了。创作就是要让五六岁的孩子拥有自己的故事,在家庭当中可以有很多做法。比如,在讲睡前故事的时候,家长可先示范着说今天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把它编成一个睡前故事,让孩子去感受,慢慢地,孩子也会把TA经历过的事变成故事来跟大家分享。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线索,比如在开头、当中或结尾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所看、所想、所做。
家长在和孩子读书时,需要有意识地引导,这么多的书在孩子面前不能只是到翻翻而已,还要帮助孩子从中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促进孩子的成长发展,让他们一生受益。家长是家庭当中阅读环境的积极营造者,只有当家长自己成为书籍的爱好者、欣赏者时,才能成为孩子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