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1
今天编织区来了一位新朋友,是谁呢?“是只大花猫吧”,A说道,“不是,是只狮子”。B喊道,我问b为什么说它是只狮子呢?B说:“你们看,它这里应该是一圈卷卷的头发,可是现在还没有,我给她画上去就有了。”A听了,凑近仔细看了看,然后点点头,好像同意了顾子柠的想法。B准备拿笔将狮子的头发画上去,可是狮子旁边只有一些色纸、扭扭棒和一只铅笔,“老师,这里没有蜡笔”。我说:“对呀,这里有色纸和扭扭棒,我们可以尝试用这些来给狮子做头发哦!”B选择了色纸,将条状的色纸卷在手指上,再拿下来贴在狮子的头发上。
记录2
区角活动时,B选择了给狮子做头发,上次贴在狮子头发上的色纸好像没那么卷了,有点垂下来,B把它重新卷了之后贴上去,但好像还不是很卷,就这样尝试了几次,突然,她发现了旁边被“忽视”的扭扭棒,“老师,这个扭扭棒怎么玩”?“你可以像卷纸一样把扭扭棒卷起来,或者你也可以想想其他方法。”说完,B就拿了一根扭扭棒先把他绕在铅笔上,在拿下来,扭扭棒似乎并没有散落下来,B高兴地将扭扭棒做成的头发贴在狮子的头发上。原来色纸容易散落,扭扭棒更容易定型。
三、反思调整
反思:在出现一份新材料的时候,首先要提醒幼儿先观察,这份材料是一只狮子,但是A把它看成了猫,这样就没有办法进行接下去的材料操作,因为猫没有头发,B是一个能力较强的孩子,她一眼就看出是只狮子,而且是只没有头发的狮子,她最先想到的是用笔画,因为我们班平时教学活动时用笔的机会多,很少用到其他辅助材料,因此B首先想到的是笔。在只能用老师提供的材料的情况下,B选择了将色纸绕在手指上变成卷卷的头发,但是在几次尝试后,卷卷的头发不卷了,B开始尝试其他材料,扭扭棒的材质和色纸不同,有一定的可塑性,B无意间问我的这个问题,表现出了她对扭扭棒的兴趣,对于这个教育契机,我当然要及时抓住,并给予大力的支持。所以我引导孩子大胆地尝试,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感受不同材料不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