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研学《评价指南》——拨云见日 豁然开朗
日期:2022-05-21 20:25:54 作者:金阳幼儿园

《评价指南》真的只是教师们初见时的感觉吗?答案显然不是。品味细读,发现其内涵丰富、理念前瞻、指导性强。我们借助全员培训与分组学习两者结合的园本培训方式,帮助教师们搭建理解支架,建立逻辑关系网络。

1.看什么——内容结构

《评价指南》一共分为两大版块,“管理与课程评价指南”和“3-6岁儿童发展行为观察指引”(以下简称“观察指引”)。针对一线教师,毋庸置疑,学习“观察指引”至关重要,它将成为教师们专业的“拐杖”。                                    通过全员培训把方向、分组学习共研讨双管齐下的形式,组织教师尝试梳理、比对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观察指引”两者的不同,通过两份内容结构表的比对,发现两者之间的同异。在学习的过程中,起初一片茫然的职初教师小A第一个发现,原来“观察指引”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基础上增加了1个质量领域、3个子领域、5条表现行为,使之更适于了解、分析上海地区全体3-6岁幼儿的发展状况。

逻辑关系网的建立是教师们认识评价的基础。明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观察指引”两者关系、知道“观察指引”的架构、理解“观察指引”的内涵。园本培训让教师们从系统思考的角度全面认识评价。

2.怎么看——化繁为简

“观察指引”一共包含6个领域、14个子领域,并各自列出将近300多条的观察内容及不同阶段的行为表现。如此庞大的信息量着实让我们一筹莫展,教师们纷纷感叹没有像机器猫般的脑袋,可记不住那么多。有什么办法能把这些表现行为化繁为简呢?

由业务部门引领的课程中心组必然是《评价指南》学习的排头兵,通过仔细研读、思维碰撞、反复推敲,我们总结出一套便于记忆的学习路径:对比看(指对比《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目标内容)——找关联(指寻找同一维度的内容)——试提炼(指尝试提炼关键词),硬生生把300多条的表现行为压缩到近100条的关键词。

表现行为的梳理是教师们开展评价的基础。班子先学、中层紧跟,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团队智慧的集合,才能为园本培训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3.从哪看——纵横互看

细看《评价指南》每一个维度几乎都有三个表现行为。从横向看,三个表现行为之间层层递进。每一个表现行为的递进不是非此即彼的,那是幼儿所需要的缓冲地带。以“健康与体能”领域中“身心状况”评价内容为例。横看,表现一、三、五的描述均指向“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在措词上存在差异。如“进行户外活动”、“坚持半小时左右”和“坚持半小时以上”是参与活动时间的递进,幼儿身体适应的缓冲带。

从纵向看,表现行为之间环环相扣。每一个表现行为的衔接都涵盖了心理生理等全方位的关键要素,我们需要全面的看待幼儿。纵看,表现中的两个评价内容,分别指向气候适应、环境适应。

纵横互看的研学是教师们运用评价的基础。事实上,《评价指南》中“观察指引”采用这种方式,让教师们能够观察幼儿、思考他们比前一个表现行为强在什么地方,比后一个表现行为弱在什么地方。让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切实的发展提供了观察依据。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