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3班 谢婧
背景:
“好听的声音”这一主题活动正在我们班中进行着。这主题开展之前,我仔细地翻阅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了解了小班幼儿对声音的好奇心。我想:能不能让小班的孩子在玩中自主探索、自主寻找声音、发现声音的奇妙呢?于是,我预设了主题活动的准备活动《逛幼儿园》。活动中,幼儿在有兴趣地参观幼儿园时,我有意识地让孩子用小耳朵去猜地方。我向孩子提出了问题:“你听到其他的声音吗?”“有飞机的声音。”一个叫妮妮的孩子喊道,许多孩子都向天空中望去,此时并没有飞机飞过。所有的孩子都抬着头张望着、寻找着。于是我说:“妮妮你已经听到了对吗?飞机的声音是怎么样的?”这时所有的孩子都学着飞机的隆隆声,高兴得飞了起来!小班孩子的探索能力有限,于是,“和妈妈一起找声音”便成为了下一个活动的基础……
当孩子找来了许许多多不同的声音的时候,“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问题着实难倒了小班的孩子。“声音是从这里来的。”“声音是从那里来的。”说来说去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此,我觉得教师就是要抓住孩子最需要了解的点、最迫切想知道的内容作为自己的活动目标。
实录:
在个别化中,我投放了大量不同的能发出声响的材料,供孩子摆弄。只见馨怡拿起一个奶粉罐子摇了摇,发现有声音,又拿起另一个同样的奶粉罐子摇了摇,也发出了声音,高兴得笑了!妍妍在一旁也学着她拿起这个瓶子摇两下、拿起那个罐子摇两下,一连拿了好几个,弄得教室里响声不断,笑声也不断。我引导说:“这个怎么会有声音的呢?”这时馨怡的一个举动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见她试图打开奶粉罐子,想要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于是,孩子自己生成了学习主题——声音到底是哪里来的呢?
在正式活动中,我不仅投放了大量能发出响声的材料,更体现出了层次性及差异性,并且在安排活动的的步骤时,层层递进。一开始,孩子们的举动便是我预料中的,大多数孩子在摆弄的同时已经开始对瓶子、罐子、盒子里的物品产生兴趣,纷纷打开。此时我并没有阻止,而是等待孩子将谜底揭晓。“我的里面是小石头”“我的里面是钮扣。”“我的里面是玩具。”……但洋洋并不高兴,因为他的罐子并没有发出声音,打开之后什么都没有,这是个预设的内容。他急了,跑来对我说:“我里面没有东西的。”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大做文章,让孩子帮忙解决,提出了问题:“洋洋的罐子为什么没声音?”“我们来帮助他,怎么让罐子有声音呢?”一个声音在旁边说:“把东西放进去就有声音了。”好几双小手共同帮助洋洋把玩具、小石头、雪花片许多东西一起放进了洋洋的罐子里。这时灌子还没盖上就发出了“哐哐”的响声,顿使大家高兴得欢呼着:“有声音了,有声音了。”孩子在自主探索和游戏中得出了结在区角中,我投放了大量不同的能发出声响的材料,供孩子摆弄。只见馨怡拿起一个奶粉罐子摇了摇,发现有声音,又拿起另一个同样的奶粉罐子摇了摇,也发出了声音,高兴得笑了!妍妍在一旁也学着她拿起这个瓶子摇两下、拿起那个罐子摇两下,一连拿了好几个,弄得教室里响声不断,笑声也不断。我引导说:“这个怎么会有声音的呢?”这时馨怡的一个举动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见她试图打开奶粉罐子,想要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于是,孩子自己生成了学习主题——声音到底是哪里来的呢?
在正式活动中,我不仅投放了大量能发出响声的材料,更体现出了层次性及差异性,并且在安排活动的的步骤时,层层递进。一开始,孩子们的举动便是我预料中的,大多数孩子在摆弄的同时已经开始对瓶子、罐子、盒子里的物品产生兴趣,纷纷打开。此时我并没有阻止,而是等待孩子将谜底揭晓。“我的里面是小石头”“我的里面是钮扣。”“我的里面是玩具。”……但洋洋并不高兴,因为他的罐子并没有发出声音,打开之后什么都没有,这是个预设的内容。他急了,跑来对我说:“我里面没有东西的。”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大做文章,让孩子帮忙解决,提出了问题:“洋洋的罐子为什么没声音?”“我们来帮助他,怎么让罐子有声音呢?”一个声音在旁边说:“把东西放进去就有声音了。”好几双小手共同帮助洋洋把玩具、小石头、雪花片许多东西一起放进了洋洋的罐子里。这时灌子还没盖上就发出了“哐哐”的响声,顿使大家高兴得欢呼着:“有声音了,有声音了。”孩子在自主探索和游戏中得出了结
分析与支持:
孩子的学习活动应围绕着孩子的生活经验展开,围绕着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展开,围绕着孩子的兴趣展开;预设活动与生成活动应适时适度的结合;教师应根据本班孩子的特点,运用不同的学习组织形式,促进孩子的有效学习。这次的活动,让我体会到:孩子的学习活动应围绕着孩子的生活中所熟悉的,已有经验来展开,围绕着孩子的兴趣展开,一旦预设的活动“卡”住的时候,那就应该重新寻找突破口,通过这次偶然的发现,孩子们对寻找声音更感兴趣了,瞧,把玩具装进空的桶里面,摇一摇就发出了声音,2只小手拍一拍又发出了清脆的声音,更多的小朋友在声音探索的活动中,发现有的声音轻,有的声音响;有的东西发出的声音很好听,有的东西发出的声音很刺耳,还说,我们不发出难听的“噪声”来呢!这些活动为“创造声音”打下了基础,相信孩子们会从他们自己的创造中再次感受和理解了“他们自己世界中的声音”。对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我在后一次的区角活动中,同样的罐子、瓶子、盒子,不同材质的内置物,让孩子在一次摆弄中去自主探索、解决这个问题。